對東央云直播平臺來說,視頻會議的前端就相當于是一個數據源,各地不同的觀眾相當于是訂閱者,其實就是生產者和訂閱者模型。怎么樣把這個生產者生產的信息,比較高效的送到訂閱者手上,其實就是一個應用層的組播結構,需要做很多應用層層面的一些考量,比如中轉跳數、網絡距離、中轉帶寬成本和匯聚效果等。推流模式就是主播直接把流推到CDN節點,CDN節點經過自己的網頁加速,分發到真正觀看的用戶。直播所有的功能,像轉碼水印,轉存截圖、轉點播,所有的這種功能,包括數據統計對外提供一些API,都會在CDN里面做。
一家直播廠商可能會選用多家CDN,或者是有自建的CDN。每個CDN最核心的一點,是怎么在國內這種錯綜復雜這個網絡環境內,去組一張分發比較快速、容災性能比較強,然后相對節省成本的一張虛擬網。所以在整個CDN里面,最核心的就是傳輸組網,其次是在于功能系統的健壯。一個CDN、一個直播系統做的好壞,成敗其實一部分在于傳輸的順暢,另外一部分在于你是否穩健。
直播的三大核心指標
雖然直播對技術的要求錯綜復雜,但李浩還是表示,直播的關鍵的指標其實只有三個:卡頓、延時、首屏打開速度。做好這三大關鍵指標,直播的用戶體驗就有了保證。
卡頓
卡頓的解決與延時則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??D產生的原因有三種,第一是主播上行卡頓,所有的觀眾都會卡;第二是CDN內部網絡帶來的卡頓,例如中轉網絡產生了波動,節點負載沒控制好,或者是一些組網策略出問題,第三就是被調度和終端網絡問題,好比DSN錯配、或者最后一跳網絡抖動。要有監控手動能發現主要問題點針對性處理。
延時
除了前面說的視頻GOP緩存,其次延遲主要來自累積,除了做跳幀等邏輯以外,還可以通過改變傳輸協議的方法來提高,對于延時控制要求高的直播業務,如互動類直播,根本不會采用TCP這樣的協議來做傳輸,而會選擇UDP協議。因為對于這種直播來說,視頻的所有數據都可以放棄,但要優先保證音頻的即時性。
首屏打開速度
首屏打開則考驗的是直播云平臺的組網方式、網絡覆蓋率和傳輸協議的優化程度。李浩特別提醒說,今年對首屏打開速度的要求越來越高,秒開已經是去年的指標要求,今年要細化到幾百毫秒,做不到這個級別就沒有競爭優勢。在這一點上,選擇一個靠譜的云平臺就尤為重要。